古人曾以“小善似大恶,大善最无情”来阐述正确善恶观。据《了凡四训》记录,明朝宰相吕原辞官回乡后一直受人敬仰,有一次,一个同乡醉酒骂他,他没有计较指责而是关门避开。一年后,吕原听说此人犯罪被判死刑,感到很后悔,“使当时稍有计较,送公家责治,可以小惩而大戒。吾当时只欲存心于厚,不谓养成其恶,以至于此。”自古以来很多事例证明,以宽容纵容这种自以为的“小善”来对待越界行径,日积月累就可能会造成难以挽回的“大恶”;反之,如果能及时提醒、猛然喝止,往往能小惩大戒,从源头纠偏正向,堪称“大善”。

  纪检监察机关是党内监督和国家监察的专责机关,纪检监察干部当牢记“护林员”的职责要求,以从严执纪执法的“大善”将“小恶”阻止在萌芽状态,从而有效防止“大恶”。要“善”在咬耳扯袖、防患未然。深化运用“四种形态”特别是第一、二种形态,做细做实日常监督,多关注“拿点送点、吃点喝点”等小事,不能选择性失聪失明、抬抬手滑过去,真正做到抓早抓小、防微杜渐。对倾向性苗头性问题,敢于拉下脸面,多一些当头棒喝,少一些不教而诛,防止小隐患变成大窟窿。要“善”在拔除烂树、净化生态。对严重违纪违法行为的惩处,就是保护整片森林、涵养政治生态。刮骨疗毒利在全局,必须保持战略清醒,坚持无禁区、全覆盖、零容忍,惩贪肃腐的态度不变、决心不减、勇气不泄、尺度不松,切实清除污泥,筑牢“后墙”。要“善”在秉公正直、不偏不倚。执纪执法要出于公心、实事求是,以事实为依据,以纪法为准绳,牢固树立法治意识、程序意识、证据意识,防止适用不当、尺度不准、畸轻畸重,做到每一步都于纪有依、于法有据,不枉不纵、不偏不倚。要“善”在宽严相济、治病救人。既要将“严”的主基调长期坚持下去,对违纪违法问题较真碰硬,做到真管真严、敢管敢严、长管长严;又要综合考虑案件性质、情节等因素,坚持实事求是、精准处置,是什么问题就处理什么问题,该负多大的责任就追究多大的责任,注意最大限度地保护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。要“善”在教化当先、润物无声。将纪法教育和廉政教育扎扎实实做到位,让党员干部明确纪法要求、行为边界、触犯后果。在走心入魂上下功夫,让学法纪、懂法纪、守法纪成为习惯和风尚,使党员干部把纪律规矩刻印于心、廉洁理念根植于心。(中央军委纪委监委办公厅 林海)